南平松溪:梅口“三古”留住古风 活化传统村落-j9com

  • 客户端  
  • 官方微信  
  • 官方微博  
  当前位置:   九游会j9官方网站首页 >   文旅
南平松溪:梅口“三古”留住古风 活化传统村落
更新时间:2024-02-19 16:01:26

今年春节假期,天气晴朗,和煦的阳光“燃起”人们的出游热情,市民游客纷纷走出家门,感受近郊的风景,前来探访古渡口、古建筑、古巷道(简称“三古”)的游客络绎不绝。“松溪县共有12处传统村落,活化利用好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和传承价值,赋予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力,是留住历史文脉的最好方式。”县委书记张行书说,下一步,将持续探索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活化利用,守护文物古迹,传承古风遗韵,不断增强传统村落的内生发展动力,让传统村落文化惠及当下、服务未来。

image.png

游客人山人海  松溪县融媒体中心供图

古渡口:修旧如旧 留住风情风貌

站在梅口村古渡口,放眼望去,古色古香的“梅口埠”牌楼与明清风格的传统建筑交相辉映,格外显眼。

image.png

梅口古渡口  松溪县融媒体中心供图

松溪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伊松彪介绍,本着“修旧如旧”的原则,2018年以来,公司陆续投资了330万元,对古渡口码头进行修缮提升,除了对码头的破损处进行修缮,还对码头进行加宽、加高,铺设青石板路面,增设拴船桩、货物集散点、古代交通令碑,并在码头附近恢复和修建了打铁铺、水车坊、茶楼、古城门、梅口书院、钞关衙门等建筑,现已成为梅口埠 景区的标志性景点。

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,梅口埠景区融入当地特色元素,打造集乡村旅游、休闲度假、影视拍摄、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,先后被评为“省级摄影、 美术写生、 诗歌创作目的 地”“省级影视外景拍摄基地”等,吸引了《黑金》《再见,十七岁》《大地之歌》等 剧组来梅口埠拍摄、采风。梅口古渡口在松溪河的水运史上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和影响。松溪河经梅口出县境,梅口扼松溪之“尾”而独拥优势,古时有“尾口”之称。

作为闽北与浙南边境交通要冲,梅口埠曾经是闽北最繁荣的商品运输码头之一,也是万里 茶道的必经之路。 据《松溪县志》和《建 瓯东门码头船运史》记载,宋时,松溪的茶叶、瓷器、木材、桐油等货物通过水 运,抵达建瓯,辗转福州,销往东南亚和日本。据当地村民介绍,鼎盛时期,梅口古渡口河面上同时停靠着用于商贸的 木帆船近百艘,忙碌的船工有200多名。与此形成佐证的是,在“南海一号”沉船 上发现几件黑釉盏,与松溪县博物馆内收藏的4件南宋黑釉盏极为相似,据传就是从梅口古渡口运出的。

image.png

梅口古渡口航拍  据《松溪县志》和《建瓯东门码头船运史》记载,当年松溪的茶叶、瓷器、木材、桐油等货物通过水运,抵达建瓯,辗转福州,销往东南亚和日本,是“海上丝绸之路”的起点之一。自古为闽北与浙南边境交通要冲之一的梅口埠,既是闽北最繁荣的商品运输码头之一,也是万里茶道的必经之路。鼎盛时期,埠口河面同时停驶着200多艘商船,忙碌着500多名船工。 松溪县融媒体中心供图

“2022年底,梅口埠景区成功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,梅口村也获评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,以旅游产业 带动乡村振兴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。2023年以来,景区已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。”梅口埠景区负责人张柳裕说。

古建筑:重焕生机 火了文化旅游

走进梅口村古建筑群,放眼望去,一栋栋闽北特色的明清建筑错落有致,到处青砖灰瓦、绿荫环绕,青黛参差的残墙断壁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。

image.png

梅口古建筑  一栋栋闽北特色的明清建筑曲径通幽,排列有序,凑近对比,发现每栋建筑的鹅卵石墙基都砌成统一的“等高线”,原来是屡遭洪水肆虐后的先民划的水文“警戒线”。南方明清建筑的外墙通常分为墙基、墙体和防火墙三层,但奇特的是,梅口埠明清建筑在“等高线”之上,还加高了约0.4米的坚硬严密的青砖层,防止万一洪水超警戒水位,青砖层在阻挡洪水浸泡的同时,还封住顺水钻进房屋的蛇虫鼠蚁,一举两得。 范鑫琳摄

近年来,省委省政府投入1800万元资金用于松溪县古建筑修复,已先后完 成27处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,让古建筑 重新焕发生机。

“今天特意带着四川朋友来梅口玩,我已经来过几次了,每次都有新的变化,这边空气好,风景美,文化底蕴深厚,仿佛走进了古代建筑群。 ”游客杨女士说。近日,梅口埠举办“烟火松溪·龙运潮年”新春游园活动,吸引省内外一拨又一拨游客前来打卡,大家时而驻足观 赏、时而拍照留影,畅享闲暇时光。文化和旅游火了,也让当地村民过上了好日子。“我在景区工作,家人还在家门口摆小摊,卖点南瓜饼、社饼等特色小吃,每个月能增收四五千元。”梅口村村民陆义营开心地说。

看到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 在外地谋生的梅口村民陆礼凯回乡办起 “农家乐”。“来这里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了,尤其是节假日,游客数量成倍增长,我的‘农家乐’都供不应求了。”陆礼凯说。 “目前正在规划对吴家大院、吴马建旧宅、水运文化馆、咏梅馆、问梅馆等 古建筑进行改造提升,并融入松溪三宝 等元素,在保护和活化利用古建筑的基 础上,完善景区配套基础建设。”松溪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伊松彪说。

古巷道:千年“石敢”透着浓浓乡愁

在梅口村,鹅卵石铺就的古巷道纵横交错,历经千年仍锃光发亮,连接村庄和码头的古巷道尤其吸睛。据梅口村民介绍,这里曾住着18个姓氏船家,有18条巷道分别延伸到埠口的18座码头。出口巷道与河流连接部分俗称“石敢”,18条巷道就形成了“十八石敢”。

image.png

梅口陆家主巷道 :约3 米,梅口有十八街巷,每个出口巷就有一条入河石敢,俗称“十八石敢”,条条石敢如河面。村中曾经住着18个姓氏人家,有18条巷道延伸到18座码头,迄今保存完整的还有陆、叶、范三家。民谚曰”梅口地上尽是油,三天不驮满街流。”由于梅口码头河运繁荣,明清两代,朝廷在梅口埠设立“巡拦”的机构,行使“钞关”的职能。“钞关”乃征收关税之所,因以钞纳税而得名,从侧面印证了梅口埠当年水运商贸的繁荣。 范鑫琳摄

松溪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杨立平介绍,陆家、叶家、范家是古时梅口埠 18个姓氏船家中水运生意做得较大的三家,分别经营茶叶、瓷器、盐铁生意。目前,梅口埠景区已完成陆家、叶家、范家三条古巷道的保护性挖掘,古巷道地面修复全部就地取材于松溪河里的鹅卵石,石头经长久行走打磨,表面如打蜡般光滑。古巷道修复后,再现了梅口埠当年的繁华景象,一颗颗鹅卵石透着浓浓的乡愁,成为众多文人墨客、摄影家追寻的目的地。

当地民谚称:“梅口地上尽是油,三天不驮满街流。”明清两代,由于梅口码头河运繁荣, 通往码头的古巷道车水马龙、游人如织, 朝廷看到了财政增收的机会,就在梅口村设立了“巡拦”机构,行使“钞关”职能。 通俗地说,“钞关”就是征收关税,以钞纳税。“巡拦”机构的存在从侧面印证了松溪一带当时水运商贸的兴盛。

伊松彪表示,下一步,将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前提下,引进新业态,活化利用传统村落资源。同时,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及环境风貌整体性,保持古村落以居住为主的基本特征,兼容非物质文化研究实践及旅游休闲功能,改善梅口古村内生活环境。通过资源整合、文化挖掘,旅游综合规划、旅游目的地管理等有机结合,逐步打造旅游要素齐全、旅游功能完善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。(李立进 范鑫琳)

【相关新闻】
网站地图